跳转到内容

Talk:科學的階級

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。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科學的階梯是這樣的[编辑]

首先,我們先要確立一套既嚴謹又可靠的思維語言及研究方式 (即形式科學,包括數學、邏輯、電腦科學等),然後才開始研究,由物質科學開始,再到生命科學,然後再到心理學,最後到社會科學。

值得留意是天文學,由於孔德最初提出的時候是19世紀,當時人們不知道宇宙是那麼龐大而複雜,因此他把天文學放在底層,比物理更低層,僅次於形式科學。但隨著科學和宇宙學的發展,我們知道,天文台實際是最頂層,比社會科學的層次更高。

孔德提出是這樣,人類的思想,最初是由上而下的,即由神學開始,到形而上學,然後開始搞實證,發展出實證的科學,最後才建立嚴密的邏輯體系。 而然,這種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,基礎欠隱固,往往帶來爭議、不確定和錯誤,學者之間也難以有共識,也導致很多科學家被錯誤批判,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停滯不前。 因此,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方法研究,放棄由上而下的探索研究,而係由下而上慢慢確立知識體系,知識才能隱固扎實,學科之間有共識,人類社會才能既可急速發展又沒有太多隱患或不確定因素。

因此,我們會見到,基於數學和物理學的電腦科學發展是最快,最良好,最成熟,最穩妥的。 然後就開始到基於統計學和數據科學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。 但去到實體物理學,我們仍有很大挑戰,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也帶來重大的挑戰。實證應用方面,基建費用龐大,施工未能百分百確保安全,也是當前最大的挑戰。 去到生命科學,問題和挑戰就更多了。醫療和藥物總會有副作用、不良效果和醫療風險,醫生誤診率也很高。 再到心理學,比生命科學問題更大,我們無法了解意識的起源和運作。 最複雜最大爭議就是社會科學了。在上述學科,無論數學、統計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生命科學、甚至心理學,都是全球性的,不分國家。但社會科學中,無論是經濟、政治、法律、行政,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作風,無法確立共識。 如果比社會科學更複雜,就是天文學和宇宙學,至今無人能衝出地球引力圈(即地球、地球周邊太空及月球),也沒有無人機能去到另一個太陽系。 比宇宙學更複雜,就是形而上學,純哲學猜想和推論,沒有共識,難以證實及證偽。 比形而上學更複雜,就是神學和宗教,完全只是信仰、猜想、式推論,完全沒有共識,難以證實及證偽。--Cloud29371留言2024年5月20日 (一) 03:26 (UTC)[回复]